Saturday, June 25, 2011
Friday, June 24, 2011
Thursday, June 23, 2011
Wednesday, June 22, 2011
Monday, June 20, 2011
阿礼说花道,只是花香不语鳥
A Pink Bird!
No,
It looks like Bird,
so, it is flower bird?
原來這不是鳥,
是類似鳥的粉紅色的花.....
這是攝自桑鎮衛理公會桑恩堂所栽種的一種花!
遠觀,
還真的很像一群停在樹枝上的鳥呢!
No,
It looks like Bird,
so, it is flower bird?
原來這不是鳥,
是類似鳥的粉紅色的花.....
這是攝自桑鎮衛理公會桑恩堂所栽種的一種花!
遠觀,
還真的很像一群停在樹枝上的鳥呢!
Sunday, June 19, 2011
Wednesday, June 15, 2011
「桃花扇」日誌 石雨
「桃花扇」日誌 石雨
其一
「桃花扇」陪我渡過一個悶熱午後
講解老師非專業
來自1949後的大陸難民
把課堂吹得紛紛欲睡
為了孝試
唯有囫圇吞枣
其二
為趕赴一趟「六朝金粉、十里秦淮」之際
誏我再讀秦淮河上 孔尚任「桃花扇」 ••••
秦淮媚香樓梳櫳了絕代佳人
侯生贈扇
香君伴扇
血濺詩扇 •••
曆曆在目
其三
桃花扇底見南朝
起伏跌宕與歷史動蕩
機緣結合
刼後重逢在栖霞山
裂扇擲地
歸結興亡
嘆:
家國何在?
君
在何處
文
在那里
其四
花月情恨割不斷
二人終究割斷情根
雙雙出冢
後記:關於「桃花扇」的記憶由枯燥的元曲到舞台幻夢 讓我重溫秦淮水面歌榭意境,回廊小坐。
08•06•2011•
都門。
Monday, June 13, 2011
「桃花扇」日誌 石雨
「桃花扇」日誌 石雨
其一
「桃花扇」陪我渡過一個悶熱午後
講解老師非專業
來自1949後的大陸難民
把課堂吹得紛紛欲睡
為了孝試
唯有囫圇吞枣
其二
為趕赴一趟「六朝金粉、十里秦淮」之際
誏我再讀秦淮河上 孔尚任「桃花扇」 ••••
秦淮媚香樓梳櫳了絕代佳人
侯生贈扇 香君伴扇 血濺詩扇 •••
曆曆在目
其三
桃花扇底見南朝
起伏跌宕與歷史動蕩
機緣結合
刼後重逢在栖霞山
裂扇擲地
歸結興亡
嘆:
家國何在?
君 在何處
文 在那里
其四
花月情恨割不斷
二人終究割斷情根
雙雙出冢
後記:關於「桃花扇」的記憶由枯燥的元曲到舞台幻夢 讓我重溫秦淮水面歌榭意境,回廊小坐。
08•06•2011•
都門.
Sent from my iPad
Sunday, June 12, 2011
橄榄香 石雨
橄榄香 石雨
到过意大利,我想及西西利岛的黑手党,想及二战时大独裁者墨索尼尼•想及意大利托斯卡尼橄欖油•他説那是金液,最矜貴•他是誰?他是董橋筆下人物,呼之欲出的意大利老友記:但丁是也• 董橋,文人;但丁,畫商•文人與畫商結成友誼專靠緣字•文人介紹友人買畫商的意大利古董名畫,文人以半價購買畫商的舊英文書籍,因此每當遠赴歐洲都不忘拜訪這位老友記,當座上賓• 在意大利人家作客,菜色上難免與橄欖油有關•早餐就有麵包沾橄欖油吃,麵包塗豆泥、八爪魚意大利麵,清麗蛤肉佐菜,加上濃香黒咖啡•只是意大利黑咖啡也令我這咖啡客受不了,只有參些奶油和紅糖才能入口• 但丁在托斯卡尼山上擁有一座橄欖山,那是祖傳下來的產業,也就是但丁所謂退休後的精神寄托•但丁的形象像古畫中的詩人但丁•只是詩人56歲就過逝,但丁65歲續絃這位美麗玲瓏的美婦人,比他年輕30歲, 聽說但丁。在島上她開的餐館裏吃完一頓晚宴賣掉祖傳一間別墅娶了她• 那是地中海的浪漫• 他說:「我聞到橄欖的香氣,我知道那是愛神的禁臠,我從來讓她把那頭濃髮鬆鬆綰起來,那是意大利文明的圖騰。」 确然是绝色,叫姬娜,西西里島人,上過飲食雜誌• 在董桥眼中: 肌肤油亮彷彿遠古的銅像,眉毛濃密細緻,眼神蕩漾的是黑森林清 流,加上一株挺秀的鼻子守護溫潤的紅唇,回眸一笑成萬古千吻 | 藪•她的鎖骨是神鬼的雕工,神斧順勢往下鈎勒一道幽谷,酥美一雙春 | 山盈然起伏,刹那間葬送多少金戈。 但丁是老情種,難得像姬娜那樣的佳人給他的晚景香• 八十歲那年才死在她懷里• 读了但丁一生不禁令人羡慕异常,也许世俗觀念認為就是逝世也風流•不過但丁一生卻活出自已,他收藏買賣名畫,他藏書,讀書•••逝世前把所收藏的書賣了,姬娜美艷了那么多年也累了,靜靜過個優雅的晚年才是她份內的清福。 讀「橄欖香」心里真羨慕董橋一生中難得遇知交•也在隱約中聞到托斯卡納風過處橄欖的香氣。 都門•端午 06•06•2011• Sent from my iPad
Saturday, June 11, 2011
讀「散步阮台南」 石雨
讀「散步阮台南」 石雨 我曾是台南行色匆匆的過客,那是十几年前的舊事記憶。 如今在都門書局,無意中購得「散步阮台南」,作者黃小黛•再次勾起我對台南的記憶,不過那台南不該属於「阮」(闽南語:我)。 在印記中:台南沒台北都市的繁華,民風扑素,對外來過客總是那么彬彬有禮,言語舉扯總是那麼親切動人,那時大陸還沒有開放,我們幾乎把台南鄉下情當着故鄉情•鄉下阿姆知道我們來自南洋,不禁以羨慕的口吻說:「哦!南洋伯,富貴了•••」意思是說來自南洋客人非富則貴•我什至聽到南洋遍地黃金,夜間走路也不用點燈;榴槤是三保公旳大便的傳聞•讓我陷入時光隧道,那些傳言不是來自袓輩,怎么旡端端呈現在「阮台南」•台南少年家爰踏着腳踏車到處溜,心中的夢幻在台北。 作者在序文中写着:老舊的回憶慢吞吞的駛過路肩,那填滿了小時候生活的點滴,在眼河中載浮載沉,緩緩飄落,名義上雖是返鄉,但實質上我已經隸屬某个城市的人。 显示浪子回鄉的矛盾感受與俳徊,記憶中的城市早已不存在眼前,舊影舊事卻浮卻搖擺在記憶中•正如作者在一打油詩言及:「離鄉比背井拼趁錢 回南轉北來團圓」•只是阮台南,是家族的記憶與新台南的融合,2008年我「作者」重新拾起對故鄉的認識•書中之旅包括了茶行、古屋、私美食、輕旅行•••。 荼行散步提及台南的古老傳統茶行的過去與現在,在奉茶一文中,作者提及:「人生,上山下海,都在這一壺茶中•」令人想起台南人喝茶已超過150年歷史,老茶行書店依然堅持至今日,喝茶、品茶、茶道、也悟出人生哲理,可不簡單耶。 古屋即老屋也•在台南老屋新建,志在懷舊•在老屋空間,有埴不完的兒時記憶•在與新一代主人閒聊,也可聊出一個午後,忘了日落西山而不知• 老屋新建读及「草祭」与「谢宅」• 「草祭」二手書店,摆脱了市侩嘴脸,显示主人独特个性,进来不买書也感到它的人文氣息與空間,這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理論上有其畫面價值,卻未必有經濟上效應• 謝宅 從私人住它變成老房子的象徵•••。 私美食在台南舉不盛行,作者對台南的吃有不同的菅道:台南人的吃是从家族延伸,那家人有那家固执口味,不容挑战,每家都有自已的美食地图•失去自已口感就像毀掉自家生命源頭。 美食在台南有:羊肉湯、土乇魚粥、芋棵蝦仁肉圃圓、小卷米粉、意麵、沙茶火鍋、菜粽、鱔魚麵、布丁豆花及菊花茶,巷道水果盤•看到台南美食,你是否食指大动,涎唾三尺。 台南市寺廟多至300多間,走進這些充滿神話與歷史空間,傾聽老耋口述傳説,拾似回應台灣社會曾擁有的一種風景。 「散步阮台南」是一本值得一讀散文文字,愿與讀者分享。 24•05•2011 凌晨時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